为探索高校助力乡村中学教育共富之路,勾勒大中小学一体共赢发展新图景,近日,tyc1286太阳集团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赴诸暨市暨南街道王家井小学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诸暨市暨南街道王家井小学钱益栋校长、斯学来副校长以及该校全体教师。
活动伊始,杜华老师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提升工程2.0的背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自2013年通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背景,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随后提升工程2.0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接着,杜老师从目标、背景、对象、关键能力、推进路径、培训模式与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梳理了提升工程1.0与2.0的区别,其中重点介绍了提升工程2.0的评价方式。她说,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中规定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框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若干项微能力,分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各中小学明确自身环境与现状,确定发展愿景和目标,确定选择相应的微能力。
之后,杜华老师对该校选择的“数字教学资源获取评价与应用”“技术支持的专业自主学习”两项微能力进行了解析与答疑。
杜老师认为,“数字教学资源获取、开发与应用”是最为基础的一个微能力点,主要考核教师是否掌握数字资源获取、评价与应用的方法。她详细介绍了教师们需要提交的两项考核内容之后,向教师们演示了视频下载的几个方法,以及Camtasia、EV录屏、芦笋录屏、希沃剪辑师等录屏或剪辑软件的使用过程。
关于“技术支持的专业自主学习”微能力点,杜老师详细介绍了教师们需要提交的两项考核内容。随后,她指出,教师应当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同时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技术支持的专业自主学习,杜老师给出以下具体建议:利用技术促进反思,如常态性地运用云笔记软件等有助于知识管理的工具,规划并记录教学的反思;利用技术进行交流协作;高校利用技术资源,比如积极参加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学习并实践优秀的教学案例等。
讲座结束后,杜老师与诸暨市暨南街道王家井小学钱益栋校长、斯学来副校长以及骨干教师进行座谈。钱益栋校长、斯学来副校长等谈到,该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400余名学生,教师30余名。该校对提升工程2.0极为重视,成立学校管理团队和成长教师团队,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为本,深入细致地做好动员,引导广大教师全员参与提升工程2.0培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据悉,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受我省教育厅委托,研制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组建由周跃良教授、张立新教授、黄立新教授、李鸣华教授、夏洪文教授等资深教授,与阮高峰等青年副教授、博士构成的专家团队。
周跃良教授是浙江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总设计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指导办公室负责人,张立新教授、黄立新教授、阮高峰博士等作为核心专家组成员,多次受邀各级各类会议开展相关讲座。
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组建的这支专家团队,近年来已服务于全省超过500余所中小学、数万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校本研修活动。不仅为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贡献了浙师教育智慧,受到省教育厅和中小学的充分肯定和赞誉,而且在教师发展方面探索浙江模式,形成浙江经验,提供浙江范例,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被国家级、省级等多家媒体报道。
教育技术学系教师党支部将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引领、资源优势和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高质量联动路径,助力教育共同富裕,充分展现党员教师们主动作为、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责任与担当。